【返回首页】
此前林芝派镇至墨脱公路(派墨公路)的核心节点—多雄拉隧道,就采用“林芝一号”双护盾TBM掘进机单向掘进施工,打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条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公路隧道,也直接为今天的雅下工程验证了技术。
雅下工程选址,位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东构造结”核心部位,地质构造运动强烈,长达数十公里的隧洞需要穿越大量地下断层破碎带,应力场复杂多变。随着隧洞开挖深度的增加,深部高地应力引发的岩爆及软岩大变形等工程灾害异常严重。同时,由于其所处的高海拔和大埋深环境,还面临着高地温的挑战,隧洞内高温作业环境,对施工机械的运行效率和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还可能引发隧道结构的失稳,建筑材料耐久性降低。
难题还不仅仅是掘进,在开凿之后的维护阶段,高海拔大埋深环境也会造成其结构裂损演化机理及灾变机制难题极端复杂。
如果说三峡工程证明了中国人在传统水电工程领域的世界级能力,那么雅下工程则标志着中国人对极限环境发起的最新挑战。在青藏高原这个“世界屋脊”上开凿超级隧洞,不仅需要顶尖的工程技术,更需要对地质构造、应力分布、岩体力学的深刻理解。
这种理解的取得,绝非一蹴而就。从三门峡、葛洲坝到三峡、锦屏,中国水电工程走过了一条从模仿到创新、从跟随到引领的道路。每一个标志性工程都是一次技术积累,每一次突破都为下一个更大的挑战奠定基础。